在包裝印刷行業中,燙印技術俗稱燙金,早期印刷品燙金行業不多。原因可以總結為:一是燙金機停留在六七十年代的小機器,如手動燙金機、13寸× 18寸海德堡氣喉機、面積更小的平板燙金機等。當時如果有大面積或野外燙金,就無法壓平,燙金前還得把大紙剪成小塊,造成燙金傳遞速度慢,套準不準,讓承印者很省心。當時的精裝皮套、書皮、封面、信封、文具、賀卡等。大多是燙金,而彩盒燙金并不流行。二是因為燙金不流行,直到80年代初,一些本土公司在日本推出了更大的燙金機,比如水池燙金機,才有人推廣。推廣后印刷商家看到可以整張燙印,定位準確,拿貨快,有能力拿更大面積的訂單燙;甚至全自動海德堡燙金機的推出也使燙金行業更加蓬勃,直到現在,印刷包裝的燙金需求與日俱增。
其次,燙金模具,俗稱電版,在香港已經廣泛使用,歷史悠久。在印刷的早期,有所謂的活字粒,用于凸版印刷,后用于燙金工業。后來凸版印刷改為電版印刷(用鋅做版材),燙金工業一直跟進至今。近幾年鎂板(香港用鎂板)。因為鎂板有不同的厚度,所以較厚的鎂板可以曝光得更深。用于熨燙厚紙、布料花紋或壓花/凹陷時,效果會更好。此外,由于它們的耐久性,不需要頻繁地更換燙印版。此外,采用銅合金作為板材,由于其硬度比鋅鎂更強,可以保持更好的圖像層次和高清晰度,減少模具材料的砂面,壓印百萬顆石子也是可行的。以上鋅、鎂、銅合金板都適合單層燙金、壓花。(單層斜面雕刻)。
還有一塊黃銅板(由銅、色、鉛合成),厚約7mm。硬度低,雕刻能力大,適用于手工雕刻和電機雕刻。它被認為是一個層次分明的雕刻版,是多層次和雕刻雕刻的必備?捎糜趬夯/凹沖孔、壓紋、立體浮雕、一次性燙金沖孔。
燙金要注意溫度和壓力。
燙金效果好的話,需要有合適的熱穩定性好的金箔,還需要配合燙金機,比如平壓和滾壓,效果不一樣,然后還要配合好溫度、壓力、停留時間等因素。
溫度——在燙金操作中,最合適的溫度是可以燙印的最低且清晰的紋理。平壓平燙印機的熱板溫度在110℃左右,而滾壓燙印機的熱板溫度在140℃~150℃。最合適的溫度應該通過實驗來確定。溫度過高,燙印紙會變質,線條模糊。
壓力——壓力的大小取決于材料的軟硬和表面的質地。表面光滑或柔軟的材料可以具有較輕的壓力,而表面粗糙或堅硬的材料可以具有較重的壓力。展平燙金機是全張同步燙平。氣喉機的起點是線壓,后改為平壓。滾壓機類似于膠印機的線壓機。
壓下時間——最短最好的燙印效果是關鍵。時間過長,金箔和燙金紙會損壞,閃光箔會變成啞光箔。
此外,燙印圖案應與印刷圖案完全一致。使用滾動燙金機或大面積燙金機時,在制作電版之前,需要將燙金用的底片收縮到99.8%至99.7%,這樣電版在熱板上加熱時就會膨脹。目前刮彩票還可以燙金!
燙金的價格取決于使用什么樣的金箔,金箔是否浪費,密封程度,排版方式,數量,大小等。,所以沒有一套標準的計算方法來統一報價。
應該注意三個問題:
一、燙金布皮殼時,雖然已經壓得很深,但燙金箔容易脫落。
二、UV后的印刷品不能用金箔燙。
三、試燙多種金箔,印在黑色印刷品上,(如印刷紙板、薄紙、黑色或原色銅版紙并燙在黑色箔上,會在很短的時間內(3、4天)或很長時間內(3-4個月),會慢慢顯現斑點的陰影,時間越久越顯現。(金箔代理商說跟印刷油墨里的碳分子有關系,所以不能保證用那個金箔不會隨印刷品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