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裝印刷時代,隨著環境保護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包裝問題越來越呈現出強烈的“環!鄙。各種法律法規正在世界各地悄然興起,不僅規范著包裝行業,也成為進出口貿易中的又一貿易壁壘。因此,加強對“綠色包裝”的調查和研究是環境保護國際化和貿易活動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過去在很多發達國家超市很少見的紙袋,近兩年也多了起來。在日本的食品包裝領域,出現了用紙質包裝代替塑料包裝的“綠色”浪潮。國內一些涉外服務行業也開始用布袋代替原來的塑料袋。這些都為包裝的回收和再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2面對“綠色包裝”浪潮,中國應采取的對策
我國包裝行業起步較晚,企業忽視包裝的情況還很嚴重。在國際市場上,許多發達國家的消費者對他們購買的商品提出了“4R”要求,即減少最初的材料浪費、重新裝滿大型容器、回收和能源再生。許多國家制定了各種關于包裝廢棄物的法律法規。我們應根據世界市場的需求和我國的實際情況,研究“綠色包裝”的對策。
(1)重視包裝污染,提高資源利用率。
中國人口眾多,包裝垃圾量大。由于包裝廢棄物管理松散,在許多大中城市、旅游度假區、鐵路沿線、江河流域,包裝廢棄物隨處可見,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另外,中國是發展中大國,經濟實力弱,人均資源不足。但是廢棄物的利用率很低,紙張的回收率只有15%。同時,我國每年進口數十萬噸紙漿,外匯大量流失,造成資源浪費和外匯外流。
隨著中國包裝工業的發展,由塑料、玻璃、金屬和其他材料制成的包裝產品總量將繼續增加。如果不提高回收率,減少廢物總量,環境污染程度會進一步加劇。因此,我們必須讓全社會關注包裝回收,充分有效地利用資源,降低成本,減少污染,減少包裝問題帶來的貿易困難。
(2)加強包裝技術的開發。
從我國出口包裝來看,存在材料差、內膽差、運輸捆綁不合理、外觀不干凈、衛生標準差等問題。面對國際市場“綠色包裝”的要求,我們必須大力推動包裝技術的發展。
我國紙張成本高于塑料,導致包裝的環保要求與企業利益之間的矛盾,環保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矛盾。要解決這個矛盾,必須增加科技含量,提高技術,降低成本。目前,我國塑料、橡膠等行業發展迅速,新型原材料價格一直在降低。而回收企業回收技術落后,收運成本居高不下,導致成本越來越高,相互之間的價差越來越小。因此,我們應該不斷致力于新技術和新工藝的研究、開發和利用,加快回收技術的改進,降低回收原料的成本,開發“綠色包裝”材料,以便在未來更有力地占領市場。
(3)加強配套研究。
而且回收涉及面廣,需要各方面的有機配合和協調,有資金、物資、人員、技術支持。同時,回收利用應與環境保護相結合,如環境損益分析,將包裝廢棄物的外部損失內部化,即應將包裝廢棄物污染的環境成本計入運營成本,既有利于環保,又有利于收益。
(4)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
作為一部法律,應當具有明確的針對性和強制性,應當能夠有效規范包裝行業企業的生產行為、包裝服務業的服務行為和消費者的個體行為。此外,法律法規應充分體現“綠色”精神,將包裝廢棄物的環境成本與企業和服務行業的經營掛鉤,促進其節約和簡化包裝,回收包裝廢棄物。制定包裝工業企業和包裝服務業的法律法規是有效的,因為它們是包裝廢棄物的“源頭”。
(5)加強機構組織建設。
發達國家有專門的機構研究產品包裝。法國有一個由2000-3000名專家組成的國家包裝研究所;美國幾所大學都有包裝系;一些國家成立了包裝協會。這些都成為“綠色包裝”研究的基礎條件。我國的包裝研究機構大多為部門所有,研究內容僅限于部門的工作范圍。因此,中國包裝機構和包裝教育的不合理狀況制約了中國包裝研究的進一步發展。加強包裝研究和機構的組織建設,以及包裝專業的教育和培訓,是我國迎接世界“綠色包裝”浪潮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國的具體情況應該引起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充分重視。